首页
财案报道
言路
视频
经济报告书
懶人包
滚动
热门搜索
大事件
热门搜索
大事件
已阅
次转发
已阅
次转发
星洲网2026年财案民调 | 满意度不及20% “像在大选前派果糖!”
财案报道
1月前
预计2026年2月中旬 政府再派100令吉SARA援金
财案报道
1月前
预算案回响|华侨银行首席执行员陈初生:奠定更透明财政生态系统
财案报道
1月前
预算案回响 | 孔令龙:没专项基金 中小企须主动“找钱”
财案报道
1月前
大马广角│8主题左右银行业 下半年业绩仍看好
VIP文
2星期前
陆兆福:再派100迎双佳节 安华给国人“神秘惊喜”
财案报道
1月前
首购族印花税豁免延至2027年 非公民购房税率调高至8%
财案报道
1月前
2026财案| 明年起 PTPTN豁免还贷 5800穷苦生成绩好不用还
财案报道
1月前
VIP文 /
蔡兆源│财案对中小企有利?
自冠病疫情爆发以来,国家银行已通过国家银行基金向超过8.6万家中小企业提供超过290亿令吉的融资。2026年财政预算案指出,该基金未来还将再拨出超过320亿令吉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。为扩大覆盖范围,国家银行基金将转向担保型援助,重点关注融资渠道有限的群体及高影响力领域,如数字化、自动化、创新及绿色转型。
19小时前
VIP文 /
黄国华│预算案对股市影响
2026年财政预算案已于10月10日由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提呈,标志着我国在昌明大马框架下迈向财政整合、经济韧性与价值增长。
3星期前
财案报道 /
昌明信贷担保120% 首购族买房免印花税 倪可敏:2026财案赋权青年买房
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今日表示,2026年财案中推出多项房屋政策良政,包括将昌明信贷担保额度提高至300亿令吉、允许贷款额高达房价的120%,以及延续首购族买50万以下的房产免印花税政策。这显示昌明大马政府身体力行赋权青年,落实“居者有其屋”政策,是一份务实惠民的财案。
4星期前
VIP文 /
张永隆.稳扎稳打的预算案
虽然改变叙述方式来凸显某个讯息有“按摩数据”(massaging the data)之嫌,2026年财政预算总的来说算是一份稳扎稳打的预算案,尤其是其致力减低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方面的努力,是值得肯定的。
4星期前
VIP文 /
蔡兆源│财案不加税却派钱,行吗?
“亲商惠民”、“紧缩中带甜的预算案”、“不增税也能做得更多!”、“精明的平衡,让国家继续走在正轨上!”笔者评论财政预算案20多年,鲜少看到媒体对一份财政预算案如此好评。
4星期前
财案报道 /
致力国家发展目标 佐汉:人民福祉为先
财政部秘书长拿督佐汉指出,政府的财政政策仍致力于支持国家的发展目标,同时确保人民的福祉始终是首要任务。
4星期前
财案报道 /
林汉文:财案缺振兴诚意 “加重中小企营运压力”
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委员林汉文指出,2026年财政预算案推出后,市场反应冷淡,商界普遍认为这份预算案缺乏振兴经济的诚意,反而让中小企业背负更沉重的营运压力。
4星期前
VIP文 /
陈日佳.浅析国防部购买近程防空装备
本次预算案的新采购计划被视为对现有短程防空网络的延续与升级,以应对未来潜在的低空威胁与复杂空域作战需求。
4星期前
VIP文 /
刘惟诚.安华求稳的选前预算案
提出目标、设定方向固然重要,但要怎样落实,以及那些已大幅调薪的公务员体系,能否愿意配合财案给出实质的成绩,包括政府对行政机构筹办项目的绩效采取着什么样的态度,才是整份预算案最关键的地方。
1月前
VIP文 /
黄子伦 | 2026年财案:国进民退与AI投入的两难
半导体这类需要极高技术知识的行业,终究只有懂与不懂的两种人。不懂装懂的人,往往就是亏最多钱的。 首相安华在上周五宣布了2026年财政预算案,我和同事都觉得非常平淡,没有惊喜。不过,先前安华动辄在公开场合把“Mahakaya”挂在嘴边,财案稳健平淡,或许是一件好事。 对于财案,我心里其实有一些清单,也希望许多悬而未决的事能尽快有定论。 以笔者从事的投资行业为例,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外国投资收入所得税,也就是资本利得和股息税收,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投资方针,甚至是总部要继续留在马来西亚,还是迁移去新加坡的关键。这项诞生于疫情封城期间的税收政策,当初一出台,可说是把整个资本界都吓傻了,所幸后来豁免至2026年,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中又再延长至2030年,可以说是好消息。当然,要是能够直接撤销会更好,但政府估计不会放手。 回到财案。和前一年相比,2026年财政预算案似乎带着一股“要过苦日子”的味道。当然,关键还是在政府收入。 直接税收(企业、个人,以及石油所得税)依旧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,比例高于2025年。其中,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幅分别高达6.5%和9.4%。我并不认为那是因为大家赚的钱变多了,而是电子发票制度落实后,逃税难度大幅增加(政府的猜测是正确的)。 因此,从政府收入方面, “国进民退”的既视感相当强烈。这并非给民间逃税行为辩护,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人民的看法——认定有人在欺瞒国家,于是加紧对全民数据的掌控,把民间当成齿轮,一点一滴地榨取。这或许也是政府觉得应该“意思意思”再给大家100令吉的原因。 此外,政府收入方面还有两个项目值得注意:一是SST增幅高达11.6%;二是石油相关收入(无论所得税或国油派发的股息都大幅缩水)。 SST增幅的原因大家都知道,得益于政府搞了各种花里胡哨的税率,以及扩大征税范围;而石油收入的下滑,一方面源自政府将国际原油价格假设从70美元下调至60至65美元,另一方面则与砂拉越石油公司(Petros)的崛起密切相关。砂拉越石油公司本是政治博弈下的产物,却“瓜分”了部分国家收入,并顺带把大部分本地油气公司牢牢地锁在了行业的下行周期,迟迟不能复苏。 至于比较正面的消息呢,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给予拨款和补助。不过,稍有社会经验的朋友都知道: [vip_content_start] 钱,只是行业成长的养份之一。若资金能自动转化为实力,那么财大气粗的中国应该在所有行业都领先美国。 那么,在人工智能领域,又是否真能以资金论成败? 至少,顶尖的晶圆片是在台积电生产,在台湾;GPU架构的领先设计师是英伟达,在美国。这两项技术都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。至少,中芯还在追赶台积电,同时还得应对美国插手而导致荷兰的ASML无法售卖仪器给中国一事。 马来西亚没遇到这种麻烦的局面,是不是能够把人工智能做起来呢? 如果你还记得,国库控股(Khazanah)之前旗下有一家名为Silterra的公司,乃晶圆片制造代工厂。但是,这家1995年就设立的公司迟迟无法盈利,国库控股为了止损只能卖掉,但在寻找买家的道路上也屡屡碰壁。这不只“够不够钱”的问题,Silterra遇到的困境,一是人才不足,二是不够订单。 市场,是一个行业能不能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。只有市场真正运转起来,有买家,有竞争对手,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产品,行业素质才能提升,这就是所谓的“产品迭代”。 有时候,一家公司有政府当靠山,固然是暂时米饭不愁,但往往容易缺乏竞争意识,而且官联机构投资者也未必是懂行人。 别误会我的意思,我认为国库控股的精英们都有良好教育背景、广泛人脉。不过,对于半导体这类需要极高技术知识的行业,终究只有懂与不懂的两种人。不懂装懂的人,往往就是亏最多钱的。 因此,我对马来西亚未来在人工智能产业能维持多大竞争力,仍是持保留态度。当然,我能理解政府为何要在该领域花钱。毕竟全世界都在这个赛道上不断进行军备竞赛,政府必然也会感到焦虑。 而且,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看,当政府在某些开销里省下一笔钱后,总会有人冒出来,吵着要把这笔钱花掉,与其拿去买什么潜水艇,我宁可这笔钱花在国家的未来上。
1月前
更多2026财政预算案
whatsapp
facebook
email
evernote
gmail
iorbix
kakao
kindleit
kooapp
line
linkedin
messenger
outlook
skype
telegram
tencentqq
trello
tumblr
twitter
viber
weibo
yahoomail
yummly
下一个
结束导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