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言路

发布: 6:00am 01/10/2025

财政预算案

大马卡

数据

补贴

RON95汽油

财政预算案

大马卡

数据

补贴

RON95汽油

王葰墡.大数据背景下的汽油补贴措施

若政府能通过提高的精准性,减少资源流失,同时建立信任机制,回应民众的隐私关切,这项政策将不仅仅是财政上的支撑,更可能成为现代化公共治理的重要里程碑。

ADVERTISEMENT

政府宣布零售价格从每公升2令吉零5仙下调至1令吉99仙,只要通过验证,且驾驶执照有效下,就能受惠,可谓不分贫富,全民受惠。

表面上,这看似是减轻民众生活负担的措施,但在笔者看来,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逻辑,那就是数据。

政府或许希望透过这次的汽油补贴模式,顺势收集庞大的消费数据。

每一户家庭的油耗量是多少?300公升是否足够?哪些群体超额,哪些群体明显不足?这些数字比任何民调都更真实,因为油耗不仅仅是交通习惯的反映,它也折射出收入水平、居住地点与工作性质。

例如,高收入群体往往拥有豪华汽车,甚至不止一部;低收入群体则多依赖摩托车或经济型汽车,油耗相对偏低。若这些数据逐渐汇集,政府便能建立一份极具价值的“消费地图”。

进一步来看,这些数据能帮助财政部预测民众的收入层级与消费模式。假如某地区的平均油耗远低于全国水平,是否意味着该区居民收入偏低?

相反,如果有群体稳定维持高额油耗,是否代表他们属于更高消费阶层?这类数据一旦系统化处理,政府将不再仅仅依赖统计局的数据,而是通过实时的消费轨迹来“校准”

然而,真正的问题在于:这些数据最终会流向哪里?目前坊间最大的猜测,就是它们会被整合进主要数据库(PADU)。

PADU原本旨在成为针对性补贴的基础,将人民按收入与资产区分,避免“有钱人也拿补贴”的荒谬情况。若油耗数据被纳入其中,它无疑将成为一项强大的佐证工具。

日后,政府将能更精准地区分“谁该享有补贴,谁不该”。

表面上这听起来合理,甚至公平。毕竟资源有限,让真正需要的群体获得补贴,本就合乎公平分配的逻辑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人民对数据隐私的忧虑。

当消费习惯被透明化,当政府能精确掌握每月油耗,是否意味着个人生活习惯也被放大检视?

仁政昌明RON95计划或许只是个过渡,政府真正的长远目标是在财政可控与数据透明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若政府能通过数据提高补贴的精准性,减少资源流失,同时建立信任机制,回应民众的隐私关切,这项政策将不仅仅是财政上的支撑,更可能成为现代化公共治理的重要里程碑。

打开全文

ADVERTISEMENT

热门新闻

百格视频

你也可能感兴趣
 

ADVERTISEMENT

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

ADVERTISEMENT